- 手机:
- 18888889999
- 电话:
- 0898-66889888
- 邮箱:
- admin@youweb.com
- 地址:
- 海南省海口市玉沙路58号
山河无恙,吾辈自当勉励,我国的今天离不开那些为祖国明天牺牲小我的将士,是他们的存在让这盛世如此繁华。
当然,这份繁华的背后还有一位了不起的大人物,是他的存在,让我国不屈不挠地屹立在世界舞台上,是他的存在,让我国迈出外交史重要的一步,他就是我国外交部的首位部长—周恩来总理。
周恩来总理以他独特的外交风度赢得各国外交官对他的佩服和尊敬,苏联的外交部部长莫洛托夫曾说过:“如果在你们眼里我是难对付的代表,那么你们可以和周恩来交谈看看。”这足以见得周恩来总理的外交能力和外交风度,他可以在万隆会议中尽情绽放我国色彩,可以用镇定自若的做法让敌视我国的其他国家心服口服,也可以让苏联的领导人赫鲁晓夫哑口无言。
1954年6月,一场关于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会议在瑞士日内瓦正式召开,这也就是著名的日内瓦会议。
参加此次会议的有美国、苏联、英国、法国、我国以及其他相关国家,这次会议也为我国后期参加万隆会议奠定了重要基础。
此次会议我国十分重视,派出了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外交团队前往日内瓦参加会议,当时的我国被很多国家敌视,尤其是美国。
美国当时派出的是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为代表的外交团队,杜勒斯在参加会议期间,明确表示,美国的外交官不准和我国外交团队握手交好。
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是一个极其反对社会主义的人物,在他看来社会主义就是将人们困在“铁笼”的凶手,所以作为社会主义的我国自然也成为他敌视的对象,他也多次找机会对我国的外交团队进行侮辱和。
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对各国外交官都是热情相待,他是带着友好的目的前来参加此次会议,所以当周恩来总理看见杜勒斯时也是热情满满,但是杜勒斯高傲自负,面对周恩来总理伸出的手装作没看见直接略过,对此周恩来总理只是微微一笑。
奇妙的是,美国副国务卿史密斯却回应了周恩来总理的热情,这也让周恩来总理看到了中美建交的希望,后来,史密斯和周恩来总理通过双方秘书进行了一次秘密会谈,内容是史密斯告知了自己将要离开以及中美关系的问题,这对我国与美国的建交来说无疑是场铺垫。
此次会议突出周恩来总理优秀的外交能力是在会议的下半场,会议的上半场为朝鲜问题,下半场则是印度支那问题。
印度支那主要是中南半岛,中南半岛包括越南,缅甸等国家以及我国的云南部分地区,越南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被法国侵略,后期,日本居上成为新的侵略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战败,放弃对越南的侵略,但法国始终不甘心自己的肥肉就此跑掉,于是,对越南发起强攻模式。
此期间正值朝鲜战争,我国一面派出人民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一面帮助越南对战法国侵略者,中南半岛这片土地常年被战争侵蚀,那里的人民长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无安定之日,因此越南想借此次会议停止各国对中南半岛的侵略。
会议中,越南率先表明中南半岛的立场——和平与统一,和平方面:各国停止对中南半岛的侵略,将领土主权还给中南半岛上的国家,统一方面:越南是个独立民族,自己管理自己是基础。
这次会议的表面看似是关于中南半岛问题,其实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抗,周恩来总理自然是支持越南的,但是支持不是盲目支持。
美国等国家依旧是支持法国占领越南的做法,这样强大的靠山存在着一定的威胁性,越南想要通过会议解决中南半岛这个大整体是不可能成功的,况且老挝和柬埔寨现在的情况也实现不了,因此,越南唯一的办法就是让步。
周恩来总理将这其中的弊大于利详细地告诉了越南外交官,这样的方案一旦失败,越南将面临人财两空的困境,越南外交官在周恩来总理的劝说下,更改了解决中南半岛问题的方案。
最后,越南与各国签订了停战协议,曾经吞噬中南半岛的战争结束,人民的生活也开始安定下来。
周恩来此次的劝说对两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方面,他让我国在世界舞台上保护了自身,因为一旦协议失败,不仅越南深陷水深火热的泥潭,我国也会因此遭受边防安全的威胁。
另一方面,这次劝说成功将中南半岛问题的僵局打破,顺利解决了中南半岛停战问题,这场会议足以见得周恩来总理的有勇有谋和优秀的外交能力。
在政治书上,我们常常能看见“求同存异”四个字,这四个字来源于著名的万隆会议,此次会议使亚非国家团结起来对抗殖民统治,也提升了我国在世界舞台的线月,以周恩来总理为首的外交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办的关于如何反抗殖民统治的会议。
这次会议没有西方国家的参与,参加会议的是亚非地区的国家,在此次会议之前,亚非国家并不团结,针对我国的声音也是此起彼伏。
在万隆会议召开的第一天,各大亚非国家对我国挑衅发言,亚非二十多个国家都在等着我国外交部部长的周恩来总理的回击,却没有想到周恩来总理放弃了发言的机会,低头默默地写着什么,神态镇定自若,丝毫没被各国的发言所影响。
在万隆会议召开的第二天,我国是第一个发言,周恩来总理依旧放弃了发言的机会,这让各国不禁疑惑,他到底在做什么?其实,早在开会的第一天,周恩来总理就更改了之前准备发言的稿子,默默低头也是在写新的发言稿课程设置表。
周恩来总理的沉默让这些抨击我国的国家肆意而动,在下午的会议中,这些国家开始肆无忌惮的批评我国,全场的气氛瞬间紧张,各国都在等着那位穿着中山装的人发言。
此时,周恩来总理不再沉默,而是镇定自若的离开了座位,一步一步的走到话筒前,“中国是来谋求和平的,不是吵架的!”一上来,周恩来总理就表明了中国的立场,接下来,周恩来总理提出了一个对于亚非国家后期发展的重要原则——求同存异。
同,指的是各国共同的目标,反抗殖民统治,异,指的是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态度和观点,但是在同的基础上,各国的异并不成为前进的阻碍,紧接着,周恩来总理对各国关于我国的“恶言恶语”进行了回应,并表示,希望各国能够去我国访问。
这场会议让很多亚非国家看到了我国的外交能力,也看到了周恩来总理的外交风度,很多国家的外交官都对周恩来总理佩服之至。
众所周知,赫鲁晓夫是个莽夫,对谁都极其无礼,但是赫鲁晓夫却对周恩来总理保持着尊敬的态度的。
1949年,周恩来总理在苏联发言竟让赫鲁晓夫主动与其喝酒,原因是周恩来总理的发言全靠着记忆,没有看一眼发言稿,这让赫鲁晓夫极其佩服。
1957年,周恩来总理带着团队访问苏联,周恩来总理在与赫鲁晓夫会面时,就赫鲁晓夫评价斯大林的问题方面批评了他。
赫鲁晓夫极其不服气,便拿着双方的出身作为挡箭牌,面对出身于资产阶级的周恩来总理,出身于工人的赫鲁晓夫格外嚣张。
但是接下来,周恩来总理的一句话让赫鲁晓夫甘拜下风,周恩来总理表示:“你我都背叛了自己的身份。”
这句话既让赫鲁晓夫难以启齿又完美解决了赫鲁晓夫的侮辱,虽然此次访问赫鲁晓夫满脸的不服气但依旧对周恩来总理表示尊敬。
还有一次,美国记者刻意刁难周恩来总理,周恩来总理巧妙的解决了此次刁难,美国的这位记者对于我国也是百般讽刺,他询问周恩来总理人人都行走的路为什么要叫马路?周恩来总理笑着回答,因为坚持马克思主义道路,这句话也让美国记者瞬间陷入尴尬的局面。
周恩来总理一生都在为我国奋斗,他独特的外交风度充分展现我国的魅力,1971年,我国恢复联合国席位,1972年中美建交成功,周恩来总理亲自接待尼克松总统,尼克松对周恩来总理也是百般敬畏,甚至亲自为周恩来总理脱外衣,可见周恩来总理的外交魅力有多么优秀。
1975年9月7日,病倒的周恩来总理依旧坚持亲自接待罗马尼亚的外交团,而这也是他最后一次接待外宾,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联合国降半旗为其哀悼,一代伟人的一生落下帷幕课程设置标准。